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供热计量技术应用与评估》专题交流会总结

China 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联系热线:010-64693287 / 010-64693285

《供热计量技术应用与评估》专题交流会总结

  • 作者:
  • 发布时间:
  • 2012-10-31

会议主持人:于晓明  刘  鸣
会 议 地 点: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2号会议室


       2012年10月25日上午,“供热计量技术应用与评估”专题交流会在第十八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成功举办,会议由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总工于晓明和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刘鸣主持。
       本专题会议会场座无虚席,参会人员前后大致有150人,历时4小时,有8位专家和代表分别作了精彩会议发言。

       一、概况
       本专题会议会场座无虚席,参会人员前后大致有150人,历时4小时,有8位专家和代表分别作了精彩会议发言。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山东省院于晓明总工根据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节能设计标准、规范及工程实战经验,从主要设计参数选择与热负荷计算、供暖系统形式选择、分户热计量方法、分室(户)温度调控措施、供暖系统水力平衡供暖、系统管材选择等几个方面,着重对集中供热住宅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室内设计温度的合理选择和热负荷的详细计算是影响设备投资和节能的主要因素;新建住宅供暖系统宜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无论是散热器供暖还是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都应设置室(户)温调控装置;应根据室内供暖系统形式及工程实际情况等选择合理的分户热计量方法;并应根据水力平衡计算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水力平衡装置。
       2. 哈工大教授方修睦教授在介绍温度法热计量分摊方法的国内外的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温度法热计量分摊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国外技术介绍阶段、理论探讨及仪表开发阶段、工程应用及技术完善阶段、标准化建设阶段。通过对温度法热计量分摊方法分摊原理的分析,确定了温度法热计量分摊方法标准的定位,编制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标准中对如何消除现场对数据采集系统的干扰,对分摊原理的干扰,保证分摊原理正确,分摊结果准确、合理以及数据存储时间等做了具体规定。
       3. 丹佛斯自动控制管理公司的李小鹏经理作了“供热系统的水利平衡”报告,指出对于平衡阀的一些错误观点,平衡装置选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通过实例向设计师推荐热力入口、室内系统各部位的动静态相应阀门的设置。
       4. 沃尔达的李德松经理,作了题目为“供热系统智慧平衡的方法及应用”的报告。报告结合有关水力平衡装置,介绍了多种供热、空调系统及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方案,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嵌入式软件、内窥系统、传感技术、仿真技术、智能控制器、调节阀、平衡阀与电动执行机构一体化的新一代阀门装置,该阀门具有温度、压力、温差、压差、流量、能量、液位、液位差等参数的智能测量、智能控制和网络通信集成功能,运用无线网络和INTERNET网络可以进行远程操作。
       5. 瑞特格(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区销售王煦茂总监,作了题目为“低温供热系统中智能散热器的节能应用指南”的报告。介绍了北欧国家如芬兰、瑞典、丹麦以及德国、英国、法国,经过几十年的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证明,散热器低温供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效节能的、高舒适度的供暖模式,采用45/35℃的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因此,根据节能的需求,散热器应该不断革新,适应低温供暖的趋势,欧洲现以开发出散热器与温控阀合二为一的第五代低温智能散热器,是一种理想的散热设备。
       6.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齐承英就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技术的原理,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技术的发展、《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条件》解读以及下一步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方向给出了意见与建议。
       7.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刘鸣通过对比中、德二国的供热结构与热计量,指出我国供热的二级管网规模太大,在没有平衡调试费用和周期的情况下,管网的平衡几乎普遍无法实现,在此条件下,供热系统又要满足热用户温控装置引起的动态变化,即变流量调节将是极为困难挑战。对热计量实施的具体前提条件提出了看法;特别是通过供热成本构成的案例,分析了二部制热计量价格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影响效果和供热、热用户之间利益平衡各自面对的困难问题。
       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宋波主任通过对我国供热计量改革技术方面已有的工作进行梳理,搭建我国供热计量改革技术支撑体系框架,并分别从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供热计量与调控装置监管、技术研发及产品产业化、技术推广与宣传五个方面对我国供热计量改革已有的工作基础进行归纳,并对如何建立并完善我国供热计量支撑体系提出建议。

       三、共识
       热计量意味着供热、用户之间明明白白交易,供热企业和热用户共同实现节能。供热系统由粗放运行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是供热行业整体性的革命性变化!热计量涉及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热用户关注的是其效果、利益、方便性、节能,供热企业关注的是其利益、技术经济成本的可控性、节能,政府主要关注使用效果和节能,市场环境必须具备价格合理性、合理的技术、产品市场的条件,所以,供热计量的推广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逐一加以解决,才能使热计量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学术年会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06 12: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