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土木水利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包括院士、设计大师、数百名各领域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
2003年经人事部批准,中国建研院设立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站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结合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土木工程领域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因科研工作需要,现计划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拟招收学科方向
序号 | 招收学科 | 招收方向 | 合作导师 | 招收数量 |
1 | 岩土工程 | 地基基础技术史 | 高文生、王涛、佟建兴 | 1 |
2 | 结构工程 | 结构振动与可靠度 | 肖从真、陈凯 | 1 |
3 | 结构工程 |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 | 王翠坤、陈才华 | 1 |
4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建筑抗震 | 史铁花、唐曹明 | 1 |
5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建筑防火 | 孙旋、刘松涛 | 1 |
6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建筑防火 | 李引擎、刘文利、仝玉 | 1 |
二、招收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无学术不端行为记录。
2.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3.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
4.取得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年限不超过3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岁)。
5.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档案转入我院。入站前在职的,需提供《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或《辞职证明》。
三、在站待遇
1.博士后在站期间,视同在职人员管理,享受不低于我院同岗位同条件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待遇,提供必要的科研和办公条件。
2.博士后在站期间,户口迁移依据全国博管办相关文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3.博士后在站期间,符合条件者可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
四、报名程序与要求
我院2025全年均可申请办理入站。凡有意愿来本站做博士后的研究人员,可先与各招收方向联络沟通(联系方式见“六、联系方式”),初步达成进站意向后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并发送至邮箱cabr1707@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申请-招收研究方向-本人姓名。提交申请材料清单:
1.《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中国博士后官网-下载中心”下载);
2.个人简历;
3.博士后进站申请书(附件下载:《中国建研院博士后进站申请书》);
4.《博士后申请表》(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填写生成);
5.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可由博士培养单位出具论文答辩通过证明);
6.硕士、博士在读期间成绩单;
7.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清单及主要证明材料,如:获奖、鉴定、专利证书、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摘要)等;
8.两封专家推荐信(含博士导师一份,推荐信中包含推荐人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9.有效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10.如申请者为留学归国应届博士,还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户口注销证明(出国前已注销户口者提供);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博士,需提交该证件的复印件。
五、审核与面试
收到申请材料后,本站将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通知初审合格者参加面试,择优录用(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B1711室
邮政编码:100013
联 系 人:张老师
咨询电话:(010)64517741
电子邮件:cabr1707@163.com
各招收方向联络咨询方式:
招收方向 | 招收导师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结构振动与可靠度 | 肖从真、陈凯 | 陈老师 | 18618366076 chenkai@cabrtech.com |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 | 王翠坤、陈才华 | 方老师 | 010-64517527 fangyutong@cabrtech.com |
建筑抗震 | 史铁花、唐曹明 |
地基基础技术史 | 高文生、王涛、佟建兴 | 王老师 | 010-84274321 gwscabr@163.com |
建筑防火 | 孙旋、刘松涛 | 张老师 | 15110090894 cabr_fire@126.com |
建筑防火 | 李引擎、刘文利、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