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详情

2012年度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时间:2012-04-06
发布单位(部门):

 

我单位推荐以下项目申报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公示,公示期:2012462012413,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院科技处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陈乐端   7977

 

地铁隧道施工引发邻域建筑地基变形预测及灾害防治技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滕延京,衡朝阳,姚爱军,毛利勤,曹伍富,周智,向瑞德,赵强,徐磊,赵旭,孙曦源,韩云哲,李军,石金龙,刘少雨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飞速发展,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灾害现象屡见不鲜,越是城市中心区产生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也越大。因此,开展拟建地铁沿线邻域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评价方法、灾变对策研究,以减少相关灾害的发生,提升地铁建造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能力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包括四方面:(1)地铁隧道施工引发邻域建筑地基变形的预测方法研究。针对北京地区地层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对广泛应用的经验方法、数值分析法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剖析和优化。(2)地铁隧道施工引发邻域建筑地基变形的影响因素与规律。本课题采用改进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北京地区大量的典型地铁区间隧道进行了详细分析。(3)针对地铁隧道施工影响域内的建筑物类型的复杂性,建立一套安全可靠,且便于建管、设计、施工与监测等部门使用的安全评估体系与方法。(4)减少对邻域建筑物影响的措施、控制指标与标准研究。本课题重点研究隔离桩、地下连续墙、旋喷桩等隔离法地层加固措施的功效,并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影响域内保障建筑物安全的控制指标的合理性与控制标准。

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是:(1)通过北京地区地铁隧道工程的实测数据分析,创建了地铁隧道施工引发邻域建筑地基变形的预测方法。(2)针对建筑物类型及其对地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地铁隧道施工对邻域建筑物安全影响区域划分原则,解决了地铁规划、选线、设计、施工、风险源判定及监测等工作急需的技术难题。(3)提出了地铁隧道施工邻域内建筑物的安全性评估技术。

项目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下穿或侧穿建筑物的技术方案比选、论证和优化等领域,近三年来,先后在北京地铁8号线、9号线、10号线和房山线等沿线邻域建筑物安全性评估、设计与施工项目中应用,累计工程应用项目达30余项,经济效益达2.3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北京市房屋使用安全政策法规研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邸小坛,周燕,姜红,关淑君,陶里,孙彬,黄选明,滕晓敏,赵淑华,田欣,冷涛,麻文荣

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政策法规研究包括“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研究” 和“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研究”两个项目,是北京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开展的研究课题。课题目标是针对我国目前缺少相应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和鉴定管理的现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提出《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办法》的课题建议稿及管理模式的建议。

通过研究,本课题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为保证房屋使用安全,明确了房屋使用阶段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列入了管理依据;(3)明确指出了农村建设应纳入管理范围,未经处理的违章建筑不能纳入管理范围。并且管理范围不仅包括房屋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建筑物的围墙、护坡等附属构筑物,以及特殊设备设施与其配套的管线等;(4)将影响房屋安全的各种因素纳入管理范畴,除房屋结构外,也把防震、防洪、防火、防爆等纳入其中;(5)对于房屋鉴定,首先明确了鉴定的定义。其次明确了由谁和何时应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委托工作,首次将怀疑安全性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房屋和未进行过抗震、抗爆炸和抗冲撞等综合抗灾害能力设防或鉴定的公共建筑纳入了应进行鉴定的范围。第三,根据北京市现状及发展情况,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按能力等级实施登记,并要求其按能力承接鉴定项目,体现了风险控制的原则。第四,明确了房屋安全鉴定活动的程序以及鉴定活动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和处罚方式。制定了统一的《房屋安全鉴定委托书》。明确了鉴定合同中应包含的内容;(6)形成了《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条例》 和《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办法》的课题建议稿,进一步明确了各方的职责以及有关要求,对减少房屋使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及能效等级全自动测试系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何涛,张昕宇,路宾,邓昱,李忠,黄祝连,冯爱荣,王选,王敏,张磊,聂晶晶,李常铃,王聪辉,陈亮

本项目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太阳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主要研发内容:本项目研发了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及能效等级全自动测试系统,该装置将自动控制系统和测试工质加热冷却设备集成为一体,自动化水平高,可以自由移动,提高了热性能检测工作的效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本检测装置满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测试要求;(2)本装置采用基于图形化的G语言编程环境和软件,通用数据采集和控制技术,自整定式比例积分微分调节控制法则,控制和数据采集一体化,测试准确,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3)本装置结构紧凑,移动方便,检测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在满足测试气象条件的任何地点使用,大大提高热水器热性能的检测工作效率;(4)本装置流量采集控制精度为±1%,流量控制范围为300 kg/h700 kg/h,工质温度控制采集精度±0.1,温度控制范围在10 70 ,总辐射表为一级,达到了国家标准《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GB/T 18708-2002和国际标准《太阳加热——家用热水系统第二部分:系统特性的室外试验方法和单一的太阳能系统年性能的预测》ISO 9459对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测试精度要求。

本检测装置由于其使用起来方便,对场地要求不高,可以满足生产厂家和检测机构的使用要求,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本检测装置的推行,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建立检测能力,生产企业可以就地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热性能检测,为下一步开展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工作打下基础,对提高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24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9 10: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