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推荐下列项目申报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 2018 年 3 月30日至 2018 年 4 月 8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处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程岩,010-64517971
附:公示内容
1.项目名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研制
2.候选单位(含排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6)
3.候选人(含排序):李东彬(1)、张仁瑜(2)、王晓锋(3)、赵伟(6)、李小阳(7)、代伟明(8)
4.项目简介(与申报推荐书中“项目简介”一致):
1.研究目的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土木工程、房屋建筑的最主要材料结构形式,约占90%以上,且近年来混凝土结构材料、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但原来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关键过程控制技术内容需要修订或补充完善;各地对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实体混凝土强度方法的理解及执行情况不一致;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及强度合格评定的规定不完善等。本项目结合当前建筑业发展新形势,开展相关专题研究,总结归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对2002版《规范》进行全面修订,研制新版规范。
2.主要技术创新点
1)首次提出了差异化材料进场检验方法,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进场验收成本,推进选用优质产品。
2)完善了盘条钢筋调直后的质量验收技术,坚决杜绝“瘦身钢筋”进场。
3)创新提出了成型钢筋“驻厂监造”的管理技术,拓展了建设监理的范围和方法,提出了成型钢筋进场质量验收技术,破解成型钢筋行业发展难题。
4)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防腐蚀防水性能验收要求,有效提升工程耐久性要求。
5)首次提出了混凝土基本性能要求,完善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批划分,强化混凝土质量控制和验收
6)提出了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严重缺陷细化分级处理程序,完善了严重缺陷处理程序。
7)创新性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结构性能检验要求,建立了完整的预制构件进场质量验收技术体系。
8)提出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验收技术,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规模化推广提供依据。
9)首次提出了“回弹-取芯法”,解决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含北京)同条件试件法检验混凝土实体强度的不适用等缺陷,完善了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技术体系。
10)提出了混凝土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实体检验方法和合格标准,完善了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验收。
3.成果产生的价值
本项目研究并系统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合格标准、验收程序及验收方法,《规范》是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遵循、施工质量合格判定的通用性技术标准,架构合理、内容充实,技术指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强。《规范》实施对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主要证明目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