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中心“壁画空鼓缺陷的红外线检测技术研究”
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由院检测中心负责的“壁画空鼓缺陷的红外线检测技术研究”课题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国家文物局文物博函【2012】1137号文),这是中心首次完成的涉及文物保护的检测技术研究成果。
目前,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我国很多古建中的珍贵壁画年代久远,有相当一部分在慢慢地风化,或受到各种腐蚀介子的侵蚀,急待进行保护性修复。在修复破损的壁画之前,必然要进行壁画病害(或缺陷)调查。例如构成壁画严重病害的空鼓缺陷调查,通常采用 “敲击”的方法,作出是否存在空鼓缺陷的判断。实施敲击方法的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根据调查人员的经验多寡,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因人而异,而且需要脚手架等辅助设施,调查效率很低。对于那些表面已经存在“起甲”缺陷的壁画,则不能做敲击调查。因此,人工检查壁画空鼓缺陷分布情况困难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快速、非接触检查壁画病害,而又不损伤壁画的方法。
近年来,中心在红外线检测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实测经验。经过技术查新,发现在古建壁画修复方面,红外线检测技术还未见应用实例。为此,中心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开始了本课题的技术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为如何通过红外热像法检测技术,查找古寺庙中壁画空鼓缺陷、空鼓大小以及其分布范围。
课题组通过系统地试验室模拟试验和试验数据分析,实现了将空鼓缺陷热成像与可见光照片叠加(见图2),精确地给出壁画空鼓缺陷的大小和分布范围,并最终找到了壁画空鼓缺陷检测的最佳热环境条件。在试验室试验成功的前提下,先后到西藏、浙江和甘肃等地做了现场验证试验(见图1),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尤其在室内热交换不良的环境下,仍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壁画空鼓缺陷检测。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壁画空鼓缺陷的红外线检测技术”,具有远距离、大面积、非接触和高效高精度的技术特点,为壁画空鼓缺陷检测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为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检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