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1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13周年。在这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日子,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国家标准《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GB)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管司二级巡视员陈国义,标准定额司实施监督处处长聂明学、标准定额司实施监督处马静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翠坤研究员、科技标准部副主任姜波、科技标准部赵张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委会副秘书长朱爱萍,标准主编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薛彦涛,以及各参编单位共计四十余位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朱爱萍主持会议并宣读参会领导及编制组成员名单,对主管部门领导、参编单位及编制组成员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会上,姜波强调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标准研究工作,重视标准编制国际化,加强标准编制档案管理工作。要通过《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标准编制工作,形成我国稳定的消能减震专家团队,为我国消能减震技术的推广储备专家力量。
王翠坤感谢了各领导及专家的支持。提出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政策趋势和导向,前景广阔,结构标委会将为《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做好组织协调支持工作。
陈国义对《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的重要性给予肯定,指出该标准将会对在加固改造过程中提高我国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为配合国务院刚刚通过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实施,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要明确工程规范、产品标准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要明晰各项减震技术的适用条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指导工程实践。
聂明学发言指出,《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编制进度计划比较紧张,需要抓紧落实完成。作为一部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保持与其他现行规范协调一致。要重视对文章体例的协调,保持行文顺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人薛彦涛研究员介绍了标准编制的工作基础、技术路线、组织和编写要求、主要章节内容以及编制组成员工作分工,标准编制工作进度计划。各编制组成员就标准编制大纲(草案)及主要技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编制《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将指导、规范消能减震技术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与各参编单位精诚合作,汲取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既有建筑加固的实际需求,必将编制出适应我国国情,能够有效指导工程实践的《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标准》,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人:薛彦涛